走进“国宝”茂陵石刻|石像

2024-05-19 -

霍去病墓在茂陵东约1公里处,墓前有十七幅石刻,其中《奔马踏匈奴图》、《起马图》、《跃马图》等都高度概括了霍去病的英勇战功。但红花也应衬绿叶。石刻中还有一幅石人作品,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这一主题。为了让观众能清楚地看到石人的面部表情,现在石刻被竖立起来供公众展示。

国宝级文物茂陵石雕_茂陵石雕创作年代_茂陵石刻

茂陵石雕创作年代_国宝级文物茂陵石雕_茂陵石刻

茂陵石雕创作年代_国宝级文物茂陵石雕_茂陵石刻

石人高2.22米,宽1.20米。这尊石像一直被认为是描绘解除武装的匈奴骑兵的形象。其比例十分夸张,头部和右手特别大,双眼睁开却呆滞,牙齿咧着,神情十分沮丧,一副无奈的样子;其右手掌心向外放在胸前,匈奴人相互问候时,总是将手掌向内放在胸前,但这尊石像却是手掌向外,仿佛在仰望天空,质问“我为何会输?”

茂陵石雕创作年代_国宝级文物茂陵石雕_茂陵石刻

专家们在研究这尊石像时,发现它从左眼部开始向下有一条比较明显的裂纹,原本以为是后来形成的,后来对文物进行保护监测,发现这条裂纹原本就存在于石块中,说明或许雕刻家在选石时,想用石块自然产生的裂纹来体现匈奴溃败的必然结局。另外,这尊石人的表情比较忧郁,面部明显一半是石块原本的颜色,另一半颜色较深,犹如一张阴阳脸。

后来的研究推测,石人的阴阳面容是为了表现匈奴人反复无常的行为,从当时的历史来看,匈奴一方面接受与汉朝的和约政策,但另一方面却不断侵略汉朝,于是便在石人墓前立下了一个阴阳关,这个寓意也体现在了这个石人的雕刻上,也从侧面反映了霍去病的英勇战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