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阅读 江苏|地下王国、徐州汉墓

2024-04-29 -

徐州汉墓分布图_徐州汉墓_徐州汉墓博物馆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民族自信心最强。 他们充满了热情、包容、浪漫、进取的时代精神,呈现了一个威严、气势磅礴、适应性强、多样性的盛世。 这奠定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基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汉墓、汉俑、汉画像石被誉为“汉代三奇观”,成为徐州汉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本期《家读江苏》为大家推荐梁勇写的《徐州汉墓》。 《徐州汉墓》是“符号江苏·袖珍书”系列丛书。 它选择一个时期——汉朝; 一个群体——分封在徐州的楚王、彭城王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一个视角——徐州汉墓,讲述那段丰富多彩的历史。 本书重点介绍了徐州汉、楚王陵墓、汉画像石墓,以及出土的玉器、陶俑、泥印等具有全国影响的文物。 还考虑到了徐州汉墓的整体面貌和汉墓的科学发掘。 数量、分布、形态、分类还涵盖墓地、陵园、祠堂等文物和文物保护。 还收录了精美的文物图片,文字追求科学准确但又通俗易懂。

本书内容

远古龙的飞地,一代帝王的故乡

徐州,古称彭城,位于江苏省西北部,鲁、豫、皖四省交汇处。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徐州新沂马岭山旧石器时代晚期大仙庄、脚​​墩遗址出土的细石器距今约一万至三万年,表明此时这里已有人类活动。 徐州有着4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500多年的建城史。 据《史记》记载,夏朝鲁仲氏之子卓铿创建了彭方国。 卓铿,又名彭铿,被视为彭国后裔,即传说中的长寿星彭祖。 商代,彭国实力较强,被称为“大彭”。 彭国历下商距今约800年。 西周时期,彭城属宋朝。 据钱穆考证,宋朝受到魏国等强国的威胁,战国时迁都彭城。 秦统一后,置彭城郡。 楚汉战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建都彭城。 彭城是西汉楚国、东汉彭城国的所在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徐州府所在地,从此彭城称为徐州。

徐州汉墓分布图_徐州汉墓_徐州汉墓博物馆

秦末农民战争

徐州是刘邦的故乡和发祥地。 帮助刘邦打天下的徐州人有很多。 徐州人为汉代政治做出了很多贡献。 曹参,沛县人。 他把在任齐国宰相时根据黄老理论制定的无为政治推广到全国。 ,成效显着; 汉初儒学复兴的领军人物是刘邦及其弟弟刘焦; 佛教传入我国、道教的出现也与徐州有直接关系。 有记载的最早信仰佛教的统治者是刘秀的儿子楚王刘盈,五斗米教的首领是奉贤县人张道陵。 可以说,徐州先贤为汉帝国的建立、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对于徐州汉文化,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界定:一是基于地域原则,即两汉时期徐州地区的文化,或者是两汉时期徐州地区各种文化的地位。汉代; 一种是基于形态原理,即中国文化体系在两汉时期徐州地区形成的一种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亚文化形态。 也就是说,专指汉代该地区居民特有的共同心理、观念、性格及其物化和行为。 徐州汉代时期,不存在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亚文化形态,即不存在形式原则意义上的徐州汉文化。 只有地域原则意义上的汉代徐州文化,即汉代徐州文化。

徐州地区汉代城址

徐州汉代物质文物是指徐州两汉遗物的综合体。 最具代表性的是徐州的汉代文物,如汉墓、汉俑、汉画像石、汉玉器、汉代金属器、汉代陶器、汉代泥印等。文物基本都是汉代墓葬中出土的。 汉代遗址主要有汉墓葬、汉城遗址、汉代采石场等; 汉墓包括汉楚王墓、竖穴石坑墓、汉画像石墓以及大量小型墓葬; 汉代城址有彭城、石湖城、虎陵城、四屋城、梁王城、吕城、下邳城等。

徐州是汉画像石集中的地方之一,大部分都是汉画像石墓的建筑构件。 其艺术特点是:风格广泛、类型齐全; 出现早,持续时间长; 它主题丰富,内容广泛。 ; 雕刻手法多样、杂糅; 主要是浅浮雕,不够精致; 画面饱满密集,构图布局井然有序。 其艺术价值足以支撑中国古代石雕艺术在世界石雕艺术史上的地位,凸显中国古代陵墓建筑装饰艺术的特色。

徐州汉墓_徐州汉墓博物馆_徐州汉墓分布图

地下王国

徐州汉墓博物馆_徐州汉墓_徐州汉墓分布图

西汉竖孔石坑墓——涂沙山墓群M66号下层双椁室墓

古人常把人死后进入的世界称为“坟墓”、“阴间”、“地宫”、“阴间”。 帝王将相都幻想死后建立自己的地下王朝,其核心载体就是坟墓。 由于徐州在汉代的特殊地位,徐州汉墓中所展示的丧葬习俗和丧葬制度不仅是当时徐州社会的一个缩影,也代表了汉代江苏文明的发展水平。

探索地宫

地宫是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州发掘了大量的汉墓,形制多样,层次明显,器物组合复杂,文物保护任务量大,形成了大量神秘的地宫。 这增加了研究和保护的难度,也是徐州汉墓的魅力所在。 徐州汉墓的科学发掘历史远不及盗墓历史悠久。 大规模发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末年的新莽时期。 在此期间,许多楚王的陵墓被盗。 自1952年科学发掘以来,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徐州已存有相当数量的汉墓。 据有关学者统计,1990年勘察发掘汉墓约300座,到2006年,徐州勘察发掘汉墓数量约为2000座; 截至2014年,徐州调查发掘汉墓数量约2500座,截至2017年,徐州调查发掘汉墓数量近3000座。

徐州汉墓博物馆_徐州汉墓_徐州汉墓分布图

狮子山楚王墓内的墓道和甬道

人有生有死,生死大事。 如何面对死亡,一直是人类关心的重大问题。 徐州汉代遗存中,汉墓占绝大多数。 从伦理角度看,葬礼是人情礼节所致; 从政治角度看,葬礼是地位的表达和制度规定。 徐州汉王、楚王墓葬是研究汉代丧葬制度的绝佳标本。 迄今为止,徐州周边已发现和发掘西汉皇家墓葬19座。 西汉楚王及楚王(王后)墓葬中发现了大量高价值文物。 资料丰富,比较系统、完整。 它们是研究徐州地域文化和汉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西汉竖孔石坑墓——涂沙山墓群M66号下层双椁室墓

由于墓主及其家族身份尊贵、财力雄厚,汉楚王陵墓在选址、陵墓布局、建筑规模、建造技术等方面都十分讲究。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其《河坊亭记》中说:“彭城山峦叠翠,隐隐如大环”。 这些大大小小的石灰岩山成为西汉楚王选择自己地宫的风水宝地。 也形成了徐州汉楚王陵墓总体布局的基本特征:分布在西汉楚国都彭城周围;分布在西汉楚国都彭城周围; 东部有狮子山楚王墓。东北部有洞洞山楚王墓、驼栏山楚王墓。 南有南东山楚王墓; 西有卧牛山楚王墓、西卧牛山楚王墓。 西北有龟山楚王墓、楚王山楚王墓。 北边是北洞山楚王墓。

西汉楚王生前是一位王子,也是一国之王。 他死后,地宫也不得不“遮风聚气”,占山为王。 他建造了一座宏伟的墓地,并挖掘了一座巨大的地宫作为他在阴间的庇护所。 地宫形状各异,结构复杂。 其中以狮子山楚王墓、北洞山楚王墓、龟山楚王墓最具代表性。

徐州汉墓博物馆_徐州汉墓_徐州汉墓分布图

狮子山楚王墓示意图及透视图

徐州汉墓_徐州汉墓博物馆_徐州汉墓分布图

狮子山楚王墓W1库房部分

徐州汉墓_徐州汉墓分布图_徐州汉墓博物馆

以“狮子山楚王(王后)墓”为例。 狮子山楚王墓位于狮子山主峰南麓。 坐北朝南,面朝188度。 由外墓道、内墓道、天井、耳室、甬道、侧室、棺室、后室、陪墓组成。 虽然墓道、耳室、侧室、后室等多处可见未完工的痕迹,但其规模、宏伟、结构奇特却令人叹为观止。 W5室出土文物最为丰富,有碧玉、黄玉、龙形吊坠等玉器,还有镶碧玉图案的木棺。 墓室中央发现了墓主人的下颌骨。 后室及甬道内出土了石磬、箜篌等乐器,还有玉钉、铜镞、铁甲片等,房间内似是一个宴会、乐舞厅。

徐州汉墓分布图_徐州汉墓_徐州汉墓博物馆

狮子山楚王墓外景

天宫汉玉

徐州汉墓分布图_徐州汉墓_徐州汉墓博物馆

狮子山楚王墓“石关剑”玉枕

徐州出土的玉器主要是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玉器。 汉代是中国玉文化发展的辉煌时期。 汉代400多年来,徐州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 精美绝伦的玉器在璀璨夺目的珍品之中,体现了自然灵性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代表了我国汉代玉石制作的最高水平。 总体而言,徐州出土的汉代玉器数量庞大,品种齐全,质地优良,雕刻精美,有的在全国名列前茅。 举凡汉代的丧葬、礼仪、装饰、日常生活(陈设)玉器不仅数量丰富,而且极其精美。

西汉早期的丧葬玉器主要有玉棺、玉衣、玉面具、玉枕、玉九孔塞、玉托、玉柄等,其中战国风格所占比例较大。 西汉中期,丧葬玉器进一步发展成为汉玉风格。 西汉后期形成的陪葬玉器数量和种类逐渐减少。

徐州汉墓博物馆_徐州汉墓_徐州汉墓分布图

狮子山楚王墓-W5镶玉木棺遗迹

人死后无法复活,但必须有一个地方可以回去,表达对死者的怀念。 棺材是载体之一。 传统上,中国喜欢用优质的梓木、楠木等材料制作棺材,而所谓的玉棺最为高贵。 狮子山楚王墓发掘时,棺材被毁,木棺上仅存有一些漆皮,玉棺上还残留有大量玉片。 玉片散落在第五西室(W5)、第五东室(E5),甬道和盗洞之中,前两处有6组部分原貌的玉棺。

徐州汉墓_徐州汉墓博物馆_徐州汉墓分布图

狮子山楚王墓玉袍(左)、狮子山楚王墓玉袍头像(右)

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所穿的玉质陪葬服。 玉衣的外观与人体的形状相同。 完整的玉衣由兜帽、上衣、裤子、手套、鞋五部分组成。 每个部分都是由许多小玉片组成。 根据等级的不同,用于编织玉器的线有金线、银线、铜线或丝线。

徐州汉墓分布图_徐州汉墓博物馆_徐州汉墓

狮子山楚王墓玉衣足部(左)、狮子山楚王墓玉衣手部(右)

在出土的众多玉衣中,以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金线玉衣最为惊艳。 玉衣由金丝制成,缀以精美的玉片,用来保护死者的尸体,展现来世皇帝的荣耀。 这证明中国人自新石器时代起就崇尚玉、爱玉,赋予玉吉祥的寓意,在高级墓葬中广泛使用,并相信玉能保永生。

徐州汉墓分布图_徐州汉墓博物馆_徐州汉墓

徐州汉墓分布图_徐州汉墓_徐州汉墓博物馆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谷纹玉器

礼玉主要用于祭祀、朝廷任命、结盟等礼仪活动。 简称“礼玉”,又称“祭玉”、“吉祥玉”。 汉代的礼器玉器虽然延续了周代的传统,但远不如周代常见和严格,玉器的器形也较少。 主要有璧、桂、黄、戈、珍等,其中玉璧所占比例较大,也用于丧葬。 例如,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纹饰玉呈青花色,新疆的和田玉则温润润泽,直径达14厘米。 玉质玉石正面有纹路,背面素色。 战国时期,流行纹饰玉,其纹路紧密排列,如漩涡状。 汉代的纹样饼干有所不同。 颗粒小而圆,突起较高,排列稀疏。 玉璧虽然雕刻精细,但背面没有图案,所以作为玉璧佩戴的可能性较小。 认为是玉棺上的装饰品,镶嵌在玉棺的外面。

徐州汉墓_徐州汉墓分布图_徐州汉墓博物馆

狮子山楚王墓玉黄

装饰玉主要分为两大类:挂件玉和器物上的装饰玉。 用于装饰的玉石种类繁多,形状各异,图案各异。 汉代佩语在继承先秦风格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特色。 玉坠有群坠和单坠两种。 群坠常见的组合有璧、环、璜、衡、龙、舞者、紫、冲牙​​、锄头、管子、珠子等。 单坠有碧、环、蝉、锄头、龙等。 玉不仅是装饰品,更是地位、财富、道德、个性的象征。

陶俑华彩

在世界各地许多文明的遗迹中都发现了陶俑。 中国古代陶俑因其使用时间长、地域分布广、样式门类齐全而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具有巨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汉代陶俑是中国陶俑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备受世人瞩目,而徐州汉代陶俑就是其重要代表。 其中,狮子山楚王墓兵马俑、北洞山楚王墓彩绘人物、托兰楚王墓乐舞人物等山,以及各个中型墓葬出土的陶俑,对于我们研究徐州汉文化和汉代丧葬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

徐州汉墓博物馆_徐州汉墓分布图_徐州汉墓

狮子山楚王墓俑坑

兵马方阵主要出土于狮子山楚王墓俑坑中。 它以军事阵型的形式出现。 狮子山楚王王后墓东、西陵区发现了人物坑。 按兵种划分,可分为步兵俑、骑兵俑、战车兵俑等; 按个人角色可分为“飞骑兵”俑、马俑、铠甲俑、抱兵俑、辫子俑、车夫俑等。 尺寸比秦兵马俑小很多,基本符合人体比例。 造型端正,雕塑手法古朴,人物表情平静含蓄。

徐州汉墓分布图_徐州汉墓_徐州汉墓博物馆

托兰山楚王墓出土的乐舞俑

驼澜山楚王墓、北洞山楚王墓、龟山楚王墓均出土了乐舞俑,但以驼澜山汉墓最具特色。 托栏山一号汉墓的乐舞俑组合完整、清晰。 有跪奏琴、跪奏乐器、跪击、舞动人物等,体现了汉代工匠高超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雕刻技艺,成为最绚丽多彩的舞蹈。汉代人物。 艺术的永久定格。

徐州汉墓_徐州汉墓分布图_徐州汉墓博物馆

涂山彭城王墓出土的陶鸭

动物雕像分为家禽雕像、家畜雕像和猛禽雕像三种。 根据饲养家畜的目的不同,进食和能量储存也存在差异。 徐州西汉墓葬中出土的动物俑并不多,而且以蓄能为主,比如马俑。 东汉墓葬出土的动物俑种类增多,有猪、鸡、鸭等,且以食用为主。 徐州地区的动物俑中,以狮子山出土的马俑数量最多、最精彩,而涂山彭城王墓出土的其他动物俑最精彩。

徐州汉墓是了解徐州及两汉文化的重要视角。 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要么出土于徐州,要么与徐州有直接的历史关系。 它已成为徐州人的文化基因和密不可分的情感,成为人们关注徐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原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 : 没有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