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外沙村,百货大亨们不建豪宅,而是建学校。
叶克非
站在广东珠海外沙村蔡家祠堂前,青砖灰瓦,祠堂左侧有一栋两开间的青砖平房,宽仅七八米。 绕到旁边,可以看到屋后有一个小庭院,还有侧房和后门。 不过,即便如此,进深也不过十米多一点,整个庭院也只有八十多平方米。 这是一座典型的农村老房子。
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我根本不相信这是蔡畅的故居。
蔡畅故居 本文除特别注明外,所有图片均由叶克飞拍摄
蔡畅是谁? 民国时期,他是大新公司的创始人,商业大亨。 他的上海大新百货与先市、永安、新鑫并称为“四大百货”。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四大百货商店就开启了中国百货业的现代化进程。 他们的创新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例如,先市在中国商业史上首创了开放专柜、明码标价等现代经营方式,首次聘用女性售货员,首创了“全球百货”的概念。
永安百货是第一家使用荧光灯管和玻璃窗的百货公司。 它以发放礼券、送货、邀请名人、发放奖学金等促销方式而闻名。 这是第一个用天桥连接两座建筑物的建筑。 新欣是第一家配备空调的百货公司,大新是第一家试行自动扶梯的百货公司……
新新百货以往信息图
更重要的是,从香港、广州到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开创了新模式:将百货业与各类休闲娱乐相结合,充分利用天台空间开发娱乐项目,将百货店变成多功能场所。功能型商业综合体,这种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当时,这种模式在西方还没有出现。
敢为天下先的四大百货公司的创始人均来自广东象山(今中山市、珠海市)。
永安公司创始人郭乐、郭全兄弟是中山市南区竹秀园村人。 先势公司创始人马英彪是中山市南区沙涌村人。 新鑫公司创始人李民洲是中山市石岐区人。 新公司创始人蔡畅是珠海市外沙村人。
新新百货是今天上海南京路上的第一家百货商店。
然而外沙村蔡畅故居却如此破旧。 虽然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中国人对于衣锦还乡还是很讲究的。 功成名就后重建祖屋是很正常的事,比如珠三角地区雄伟的碉楼和精致的西式建筑,还有潮汕地区数百间的大房子。 不过,蔡畅是个例外。
光荣回到家乡,建免费学校
蔡氏宗祠右侧,与蔡昌故居、祠堂并列,是一座五层小楼,外观古旧。 一楼正门外有骑楼,宽七八米,进深二十多米,沿街立着狭长的长方形窗户。
这座砖混结构建筑具有南粤碉楼和西式钟楼的风格。 顶部有一个希腊风格的杯亭。 因亭呈圆顶,被村民称为“白帽人洋楼”。 从侧面看最有趣,层层叠叠。
这就是蔡畅捐建的礼和学校。 它于1930年竣工,对外沙村及周边村庄的儿童免费开放。
礼和学校门面
立和学校创办时,蔡昌尚未创立上海大信,但他的香港大信、广州大信已是百货行业的佼佼者,他也成为东亚知名的百货大亨。
光荣回到家乡后,他并没有进行任何大规模的建设来重建祖屋,只是进行了修缮,使其与周围的房屋没有任何区别。 反倒是礼和学校,建筑高大,设施齐全。 这是一所有名的乡村学校。
除了礼仪和学校之外,蔡昌对家乡也做出了很多贡献。 1929年,国民政府设立中山县为模范县。 以前总理唐绍仪为组长的中山政治训练执行委员会成立。 蔡昌当选为委员会委员之一,并当选为财务委员会主任。 他还担任过中山县人民实业公司董事长。
20世纪40年代上海第一部自动扶梯大新公司(蔡畅,右二)
蔡畅1877年出生于外沙村,因家境贫困,年轻时就为别人放牛养家糊口。 他只上过三年私塾,遗憾一生没受多少教育,因此热衷于教育。
1891年,14岁的蔡昌跟随哥哥蔡兴到澳大利亚打拼。 他最初在悉尼永盛百货商店的水果店工作,该店由蔡兴和先市公司创始人马应彪共同经营。 后来,他开了自己的商店,经营水果和杂货生意。
1899年,蔡兴带着积蓄去香港,投资了马应彪开设的先市百货商店。 不久之后,蔡畅也来到香港,在先市公司工作,积累了百货行业的工作经验。
1912年,蔡昌兄弟集资400万港元在香港开设大新百货,蔡昌担任经理。 此时香港的商业已经极其发达。 先势和永安已经经营了几年,实力雄厚。 面对激烈的竞争,蔡畅奋力拼搏,后来居上。
1918年,12层的广州大信大厦在珠江畔落成,即现在的南方大厦。 长期以来,它一直是广州最重要的地标之一。
正是在香港和广州的成功,蔡昌才有信心于1934年筹集600万港元,在上海南京路兴建大新百货。
卢慕祯的孤独
蔡畅去世前一年,也就是1952年,外沙村的同乡卢木镇在海湾对面的澳门去世。
自清朝以来,蔡家和卢家一直是外沙村最大的两个家族。 卢慕贞出生于1867年,是孙中山的第一任妻子。 她的父亲路耀先在美国檀香山经商致富,也是外沙村知名的商人之一。
卢慕贞与孙中山的婚姻是她父母包办的。 孙中山年轻时就想出去谋生。 为了让他安宁,孙家爱上了性格冷静的卢慕祯。
卢慕祯年轻时的照片
但卢慕贞与孙中山没有感情基础,也没有共同语言。 孙中山结婚三个月后就离开家乡前往香港。 从那以后,两人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分开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虽然孙中山大部分时间都在外,但卢慕贞仍然尊重公婆,恪守职责,为孙中山抚养了三个孩子。 这期间,孙中山屡次起义失败,卢慕贞和孙中山的母亲差点遭到清军追杀,一度逃往檀香山。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卢慕贞也前往南京。 然而,这位小脚农村妇女却对公共生活感到极度不适应。 她不仅行动困难,心理压力也很大。
卢慕贞一方面意识到自己与孙中山之间的巨大差距,但另一方面,传统思想仍然让她无法接受离婚,于是她劝说孙中山纳妾。 这也是封建时代女性保护自己的最后手段。 但孙中山最终选择了宋庆龄,并写信给卢慕贞询问是否可以离婚。 卢慕筠只好接受。
与孙中山离婚后,卢慕贞独自一人在澳门度过了37年,直到去世。 她过着极其孤独的生活。 年轻时,她受到伦理道德的约束,从未离开过家。 结婚后,她很少和丈夫在一起。 即使他们有三个孩子,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而离开她的时间却越来越多。 人们对卢慕贞的评价很高,但只用了“大义凛然”、“贤惠贤惠”等大词,却很少关注她的内心,更不关注一个农村老妇的悲惨命运。
卢慕贞位于外沙村的故居和她的生活一样孤独。 它位于村里的一条狭窄的小巷里。 有两间瓦房,一高一矮。 到处都是斑驳的水泥墙。 门前立有石碑,介绍故居简介及卢慕贞生平。 由于疫情原因,没有开放。 据石碑记载,故居建于清末。 土木砖结构,为卢慕贞的父亲卢耀先所建。 故居在中路的两个入口之间夹有一个庭院。 左路有前、后厢房,右路有前、中、后厢房。 前室为厨房,总宽12.17米,总进深10.92米,总建筑面积132.9平方米。
卢慕贞故居很简朴
结婚之后,卢慕祯回到这里的机会有限,更不用说按照旧礼节住在这里了。 我一时好奇,就拿出手机,在导航软件上设置了两个点——从孙中山故居所在的中山市翠亨村,到孙中山故居前外沙村的卢木桢故居。我呢,只有6.9公里,现在开车只需要10分钟。 但对于这个小脚女人来说,却是那么遥远。
站在卢木桢故居所在的巷子里,回望村子的另一边,就能看到礼和学校的“白帽子男生”。 这么多年过去了,利和学校仍然是村里最高的建筑。 这所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学校,从一开始就招收女生,为外沙及周边村庄的女孩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只有知识才能改掉那些坏习惯,让女性能够独立掌控自己的生活,避免卢慕祯那样的悲惨命运。 或许,这就是蔡畅留给外沙村最大的财富。
(联系我们/提交电子邮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